4月27日,威尼斯官网化学化工学院黄俊杰教授课题组研究生汪椰吉以第一作者,学校为第一单位,在国际权威期刊Weily旗下的Top期刊《Small》(IF:15.153)发表研究成果《Superlithiation Performance of Pyridinium Polymerized Ionic Liquids with Fast Li+ Diffusion Kinetics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y》。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o. 21875142)的资助。文章DOI:10.1002/smll.202302811。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吡啶基聚离子液体(PILs-Py)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研究,并探讨其储锂机制。以一种含有氰基的吡啶基离子液体(ILs-Py)为单体,ILs-Py在400摄氏度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一种具有规则的分子孔结构的PILs-Py。PILs-Py负极在0.1 A g-1的电流密度下获得了高达1694 mAh g-1的放电比容量。储锂机制表明:在嵌锂过程中,N和C分别与Li形成N-Li键和C-Li键而储锂,材料实现了Li6(C/N)6的超锂化结构,可以说该研究成果已经到达有机聚合物的储锂极限。与先前聚合物相比,PILs-Py的优势在于聚合物主链不仅可以通过链段运动改善Li+的迁移动力学,同时含有吡啶鎓的带电结构与Li+之间的静电互斥作用加速其扩散速率,使Li+更快地到达储锂位点,充分发挥材料的储锂潜能。
该论文是汪椰吉在读期间发表的第二篇顶级期刊论文,2022年,汪椰吉完成了聚离子液体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领域功能化的新尝试,并以第一作者在英国皇家化学会RSC旗下的国际权威材料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IF:14.511)发表研究成果(2022, DOI: 10.1039/D2TA04223A)。汪椰吉同学取得的成果与化学化工学院注重创新人才培养,以及黄俊杰教授团队长期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团队始终把握学科前沿方向,致力于有机聚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已先后对MOFs和COFs等材料性能研究有了突破,相关成果先后发表于《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Applied Surface Science》,《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和《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多个国际高质量期刊。
编辑:王建娟 严许媖